1、光电效应中,光电子出射时具有动能。 截止电压的负值确保电子动能降至零,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 负号表示截止电压为负值,与通常的电压方向相反。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表示普兰克常量,v表示入射光的频率,W0表示逸出功,这个方程求的是Ek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用入射光子能量减去逸出功等于光电子出来的正能量。截止电压: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光电子出来会进入电路中,当外电路电压调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子就进不了电路中。
3、这个实验是基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进行的:eU=1/2mv^2=hv-hv0。当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金属材料时,会产生光电子。接着,给电子施加电压,电子会逐渐减速。当观察不到光电流时,表明eU=1/2mv^2,此时的U就是截止电压。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材料,可以得到对应的截止电压U值。
1、按照粒子说,光是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当某一光子照射到对光灵敏的物质(如硒)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该物质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刻增加;如果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引力,就能在十亿分之一秒时间内飞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形成光电流。
2、单色光不够严格以及阴极光电流的遏止电势差的确定。光电管的阳极光电流和光电流的暗电流因素。暗电流,暗电流的影响是当光电池不暴露在光线下时,它也会产生电流由热电子发射和光电池外壳泄漏引起;背景电流的影响,背景电流是由从房间进入光电管的各种漫反射光引起的。
3、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测量设备精度、环境干扰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为了提高普朗克常量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通过上述方法和原理,我们可以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计算出普朗克常量。
4、这个实验主要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这个方程来做的 eu=1/2mv^2=hv-hv0 当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时,会有光电子出来,然后加上电压,电子会减速,当观察不到光电流时说明 eu=1/2mv^2,此时的u就是截止电压。
5、实验目的是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还有就是测量曹朗克常数。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v=mV/2+A ,只要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斜率,就可以算出普朗克常数。实验注意事项:灯和机箱均要进行预热20分钟。汞灯不宜频繁开关。不要 直接观看汞灯。
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材料,可以得到对应的截止电压U值。将这些数据点绘制在坐标图上,会形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方程为:U=hv/e-hv0/e。直线的斜率等于h/e,截距为hv0/e,其中e代表电子的电量。根据这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计算出普朗克常数h和截止频率v0。
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光进行实验,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截止电压U,这些数据点在U-v/e坐标系中形成一条直线。 该直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数h除以电子电量e,截距等于hv0除以e,其中v0是材料的截止频率。 因此,通过测量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计算出普朗克常数h和材料的截止频率v0。
在实验中,通过精确测量入射光的频率和对应的截止电压,我们可以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来计算普朗克常数。
在光电效应中,光子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v有关,可以用普朗克常数h乘以频率v来表示,即E = hv。 光电效应的逸出功W,是指从金属表面逸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当入射光的频率v小于截止频率时,光电效应不会发生,因为光子的能量不足以将电子从金属中逸出。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关键,通过分析数据,学生会发现截止电压与频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计算出普朗克常数。实验步骤包括调整仪器、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测量光电流,以及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学生需注意预热仪器、校准零位,以及正确操作测量放大器。
确实,截止频率与电压之间存在直接关系:hv = ue,其中h代表普朗克常数,v表示截止频率,u代表电压,e代表电子电量。根据这个公式,电压U的值越大,频率v也越大。 换句话说,当电压增加时,截止频率也随之增加,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1、因为曲线是从负值向正值变化,所以对零点法的影响就更大一点,但是只要暗电流够小,影响就比较小。拐点法的不足是拐点不易判准确。所以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选用不同的波长来做多次测量,不管是拐点法,还是零点法,通过5组波长的数据测量,进行斜率判断,可以大大减小截止电压的偏移对普朗克常数测量的影响。
2、我昨天刚做了这个实验(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我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处理数据,我的测量结果相对百分差是0.28%,大约为0.3%。下面是我测的五组截止电压的数据(括号里是对应的滤色片波长):-602v(365nm),-298v(405nm),-084v(436nm),-0.492v(546nm),-0.358v(577nm)。
3、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入射光的频率,测量相应的截止电压Us,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Us与频率υ的关系曲线。如果这条曲线呈直线,表明爱因斯坦方程成立,并且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K来计算普朗克常数,即K=h/υ。因此,精确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4、截止电压U是指在光电效应中,当光电流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电压。 截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当频率v增加时,截止电压U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频率的增加,光子的能量也增加,需要的电压才能使光电流达到最大值的一半也增加。
5、实验中,存在阳极光电效应所引起的反向电流和暗电流(即无光照射时的电流),测得的电流实际上是包括上述两种电流和由阴极光电效应所产生的正向电流三个部分,所以当反向电压加到一定值后,光电流会出现负值。
6、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的对比,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普朗克常数,这在物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