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数据处理(抑菌浓度检测)

2024-10-25

抑菌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常用抑菌试验方法)

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和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实验方法主要有进行定性测定的纸片扩散法、定量测定的稀释法和E试验法。

贴E试验条 同纸片扩散法,E试验条的刻度面朝上,不得贴反,一旦接触琼脂后不得再移动。直径150mm的平皿内可放置6根E试验试条,90mm者一般只能放置1根。C、孵育时间和温度孵育时间和温度 同纸片扩散法。

抑菌试验纸片扩散法,又称为K-B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K-B法的药敏试验过程分为两种接种物配制方法:第一种是肉汤增菌法:首先,从菌落中挑取3-5个细菌,接种到肉汤增菌管中进行4-6小时的增菌,然后用生理盐水或肉汤稀释,确保浓度达到0.5麦氏比浊标准。

我是做微生物的,我想你问的应该是微生物学中的“抑菌试验”。有几种:纸片法、牛津杯法等,但原理都是一样的,纸片法做起来比较简单,不用特殊的材料,可能比较适合你:把实验室用的普通滤纸用打孔器打成0.5cm直径的圆片,装在试管中密封灭菌(121度,20分钟)。

抑菌试验常量肉汤稀释法

抑菌试验中,常量肉汤稀释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首先,抗菌药物贮存液的制备需要确保浓度不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对于溶解度低的药物,可适当降低浓度。药物从厂商或相关机构获取,通过精确称取药物粉末并按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

当在微量肉汤稀释法出现单一的跳孔时,应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药物浓度。如出现多处跳孔,则不应报告结果,需重复试验。通常对革兰阴性杆菌而言,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与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结果相同或低一个稀释度(1孔或2倍)。

肉汤稀释法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药物MIC试验方法。它的原理是将药物与生长中的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肉汤的试管中,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同时适用于大多数细菌。

在进行抑菌试验时,采用的是微量肉汤稀释法,主要步骤包括抗菌药物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物的制备,以及结果的判断。抗菌药物和培养基制备常规操作,但需无菌处理。将抗菌药物进行倍比稀释,分别加入到预先灭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入药液,每孔10微升,第12孔不加药作为生长对照。

抑菌试验

抑菌试验琼脂稀释法是一种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药物对细菌生长抑制能力的实验方法。步骤一:培养基制备使用MH琼脂,调整pH值在2~4范围内,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链球菌则采用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磺胺药试验时,用马血溶解)。

抑菌圈法是一种评估杀菌防霉剂效果的方法,它通过观察药剂在琼脂平板上的扩散情况来筛选出更有效的杀菌防霉剂。这种方法可以定性或半定量地评估药剂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

E试验是一种采用浓度梯度的抗菌药物扩散试验,其基本原理与扩散法类似。抗菌药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扩散,当药物浓度达到抑制受试菌生长的范围时,会在试条周围形成清晰的透明抑菌圈。

抑菌试验纸片扩散法,又称为K-B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K-B法的药敏试验过程分为两种接种物配制方法:第一种是肉汤增菌法:首先,从菌落中挑取3-5个细菌,接种到肉汤增菌管中进行4-6小时的增菌,然后用生理盐水或肉汤稀释,确保浓度达到0.5麦氏比浊标准。

抑菌试验E试验(E-test)

1、E试验是一种采用浓度梯度的抗菌药物扩散试验,其基本原理与扩散法类似。抗菌药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扩散,当药物浓度达到抑制受试菌生长的范围时,会在试条周围形成清晰的透明抑菌圈。

2、E-test) E试验是指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其原理基本同扩散法,即浓度呈连续梯度的抗菌药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中扩散,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3、E试验(E-test) E试验是指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其原理基本同扩散法,即浓度呈连续梯度的抗菌药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中扩散,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